一、適應癥
灸法的適應癥十分廣泛,按其作用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:
1. 溫經(jīng)散寒:寒凝血滯、經(jīng)絡痹阻引起的各種病癥,如風寒濕痹、痛經(jīng)、閉經(jīng)、寒疝腹痛等。
2. 疏風解表:外感風寒表證及中焦虛寒、嘔吐、腹痛、泄瀉等。
3. 回陽固脫:脾腎陽虛、元氣暴脫之癥,如久瀉、久痢、遺尿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泄、虛脫、休克等。
4. 補中益氣:氣虛下陷、臟器下垂之癥,如胃下垂、腎下垂、子宮脫垂、脫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。
5. 消瘀散結:外科瘡瘍初起(用于瘡瘍潰久不愈,有促進愈合、生長肌肉的作用)、瘰疬、乳癰初起,各種痛癥、癤腫未化膿者(可消瘀散結、拔毒泄熱)等癥。
6. 降逆下氣:氣逆上沖的病癥,如腳氣沖心、肝陽上亢之證可灸涌泉穴調(diào)理之。
7. 防病保健?!侗怡o心書》云:“人于無病時,常灸關元穴、氣海、命門、中脘,雖未得長生,亦可保百余年壽矣。”可見,我們祖先早已認識到并重視艾灸在防病保健中的作用了。
8. 淡斑、生發(fā)等。
二、禁忌癥
雖然古往今來,使用灸療的人多之又多,方法簡便又安全,但應用時仍必須注意。
關于“禁忌”穴位
古籍中記載的禁灸穴位共有47個,這些穴位多分布于面部,重要器官和淺表大血管的附近,以及皮薄肌少筋肉結聚的部位。因此,使用艾柱直接對著施灸,會產(chǎn)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。如:在頭面部穴位施灸會留下疤痕太難看;大血管淺表處瘢痕灸容易損傷到血管;還有一些穴位位于手或足的掌側,如中沖、少商、隱白,這類穴位可能在用艾條直接施灸時較疼痛,易造成損傷等。
如今,近代針灸臨床認為,禁灸穴是我國古人中醫(yī)臨床時間的經(jīng)驗之談,隨著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的進步(通過人體解剖學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人體各部位的結構)以及艾灸方法的改進,古人所說的禁灸穴大都可以溫和灸,這樣既不會對機體有創(chuàng)傷,又能夠使艾灸療法更好地為我們服務。
禁忌病癥
1. 中醫(yī)范疇內(nèi)的實熱證或陰虛發(fā)熱病癥,如高熱神昏、高血壓危象、肺結核晚期、大量咯血或便血、嚴重貧血、急性傳染性疾病,患病期間不宜艾灸。
2. 患有重病、急性傳染性疾病者,嚴重心血管疾病伴有心功能不全者,嚴重貧血癥患者,精神分裂癥患者,有明顯出血性疾病等患者,均不宜艾灸。
3. 處于孕期或經(jīng)期的女性,腹部、腰骶部、乳頭、陰部不宜進行灸療。
4. 皮膚過敏嚴重者的患處,以及過饑過飽、大汗淋漓、醉酒、身體極度疲勞甚至衰竭的狀態(tài),不宜進行灸療。
5. 做過植入性手術(如心臟起搏器或金屬)者、大血管處、嚴重糖尿病人要慎灸。
禁忌時機
主要是指不宜在過饑、過飽、大量飲酒、大渴、大汗淋漓、精神情緒過于激動、極度疲勞的情況下進行灸療。
中國艾草網(wǎng)官方網(wǎng)址: www.haoai123.com